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_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_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

清华大学第十二期《创业导引-与创业名家面对面》开学第三课,由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导师,启迪之星创投总经理、主管合伙人,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投资合伙人刘博分享。

刘博师姐结合自身跨行业的经历,与早期投资领域多年的实践,为同学们分享了《科技创投正当时》,精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:

1.中国股权投资的30年变迁

2.硬科技早期投资实践与复盘

3.科技创业者应该如何做?

以下为演讲实录,欢迎阅读~

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_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_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

刘博在课堂上

非常感谢课程组织方的邀请,让我有机会回到学校,与大家分享科技创投心得。今天的主题“科技创投正当时”将从三个要点展开,分享我在创投领域的实践和认知:首先,简单回顾一下科技整个创投行业的变迁;其次,围绕科技创投的案例,分析我们是怎么投资的;最后,科技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穿越周期的能力和战略思维。

我在外企、民企、国企都工作过,形成了相对综合的背景,对很多方向都有认知。2013年,我加入启迪,2014年发起成立启迪之星创投,截至目前,我们管理着规模为20亿的早期基金,投资了将近300个项目,其中已投清华校友的创业项目超过150家。

已投代表项目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蓝晶微生物、研峰科技,半导体领域的知存科技、芯来科技,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赋乐科技、指掌易,先进制造领域的翼菲自动化、史河科技等。

PART-01

科技创投变迁史

1.中国股权投资的30发展史

我从2013年开始全职做风险投资,同时,中国的股权投资基本也从2013年开始进入爆发状态,到了2023年,人们已经感受到寒意,行业的波峰波谷在这10年间也都出现过,这是一个行业的正常发展过程。

1992年,股权投资市场开始萌芽,至今已经有30多年,回顾30年的发展,这个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。

从1992年中国开始提出股权投资,到1998年之前,以国有债权为主,不属于真正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,外资机构来到中国开始进行尝试,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崛起。

1999年,因为互联网时代的风起云涌和泡沫,风险投资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,大家看到了风险投资在互联网时代所获得的高溢价,以及对没有保障的创业企业投入资金后的高风险回报,见识到了风险投资的魅力,并且意识到创业企业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。

1999至2008年,大家初步形成股权投资的意识、观念和机制,这是一个初步发展和探索的阶段,一些人民币基金在此期间开始崛起。启迪之星在这个时期开始用自有资金直接投资企业。

2007年iPhone的问世,带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次革命。

大约在2010年,我开始关注创业投资,2011年至2012年,涌现出投资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热潮,美团从这个时期开始逐渐脱颖而出。

2013年左右,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理念提出之后,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热情,那时候经济形势还不错,加入WTO也见到成效,资金流动性比较大,创投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。2013年至2018年,是创投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。

2018年,出现了贸易摩擦、产业链卡链以及制裁等情况,整个行业的政策出现了两个方向:一个是以美元基金为主的全球化大市场模式类的投资,另一个是围绕“卡脖子”技术和“专精特新”技术进行投资。大方向以美元为代表,小方向以人民币为代表。

今年,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国内的美元基金已经所剩无几,目前以国资产业基金为主导,包括个人LP的新规,实际上提高了LP的门槛。整个行业的门槛和政策都在收紧,很多人都进入了休眠状态。过去十年的股权投资让大家感觉很舒适,而未来十年一定是不舒适的。

因此,我认为整个行业从投资人的主体、出资人、管理方式,到投资人的诉求、资金端和外部环境,都发生了180度的转变。

2.逆风而行,找节奏,抓源头

现在的投资端发生了什么变化?

大家天天都在讲风口,这还是资本的游戏,是资本市场对整个方向的预期,这个预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画饼——想象这个市场有多大,能赚多少钱,而不是在市场本身已经很大时,投入资源和资金进入市场。

风口是有规律的,从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,其实是一个轮回,市场的本质没有变,只是技术更新迭代了。某项技术在大的市场下,能产生更大的价值,所以才会有风口的出现,大家才会产生想象力。

我们在过去十年里基本上发现一个规律,每个风口从起色、升温到高潮、回落,时间周期大约是三年,再冷静三年之后,热度又会回升。

比如2015年左右,AR、VR特别火,大家觉得如果用户能在智能终端中获得好的体验,那么一定是有市场的,所以就大规模投资VR、AR产品,后来没有形成商业闭环,产品卖不出去,到了2018年就没人再提AR、VR了。

实际上行业内的企业,无论是上游、下游还是中游,技术都在不断进步,同时等待时机。行业中的人能够穿越周期存活下来的,将来可能会发展得更好。

到了2021年,“元宇宙”一词出现,但如果深入了解,会发现目前的元宇宙是内容加上硬件,硬件即VR和AR,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,只是硬件层面的技术指标有所提升,软件层面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。

那么,元宇宙风口上该投资什么?应该如何穿越周期?方法就是去找技术层面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。

在早期投资中,我会投资技术,而不是产品。因为产品价格昂贵、规模大、估值高。

在2015年的VR热潮中,我们看不懂应用市场,就投资了底层技术,即光学镜片。2021年,我们看不懂元宇宙市场时,仍然选择投底层技术,也就是智能移动终端的传感、芯片,我们期待着它们产品化,真正走进千家万户,让这些底层技术能够派上用场。

底层的技术和团队具有较强的穿越周期的能力,他们并不是只抓住一个现有的市场。

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AI,AI在2016年萌芽,2018年是爆发期,后来没有形成商业闭环,就进入冷淡期,没有热度了。实际上,底层技术仍在不断迭代,其市场也一直存在。所以到了2023年,chatGPT的问世又带动了AI热潮。

不断迭代的技术最终会带来新的爆点,从而带动一个市场的发展,这就是风口,我们要学会穿透周期,找到发展的节奏和规律,而不是看什么火就投什么。

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,不要人云亦云,每一个风口出现,三年前就已经有团队和技术在做,能成为风口一定是有沉淀、有延续的,创业者要思考自己有什么技术积累,在哪些方面领先别人。

3.市场格局:退出的变化

在早期投资中,有一个很重要的定理,“投得便宜,退得漂亮”,即便再好的企业,投得贵退得便宜,都不赚钱。

去年科创板连续5个月一个都没批,我们做早期基本不通过IPO退出,但也得关注这个情况。如果没有退出通道,或者没有估值标准的话,是很难的。

去年,我们特别希望被投企业去北交所,很多人还在犹豫,到年底就已经排不上队了。按照现在的数量和审批速度,北交所要排2年队,科创板要排5年队,主板就更难了,目前上市的标准很高。

以前的股权投资市场基本上还是通过IPO来退出,一旦退出受阻之后,大家对项目的估值、定价、投向以及IPO的标准产生了新的理解,整个投资方向就发生了变化。

现在创业者的认知水平、资源整合能力、拿钱能力都在不断提高,尤其是在困难时期,敢于创业的人往往是能够穿越周期的。因此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发现资产端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,而外界的投资端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。

投资端的估值体系这两年被炒高了,但市场环境变冷之后,大家又回归了理性,在转型寻找“早、小、硬”的项目。

早期投资是非常困难的,对专业要求高,而且工作量大,对创业企业的扶持生态也很重要。因此,早期投资需要情怀、实力和一定的历史使命感,还需要对这个事情充满热爱,否则从商业角度来看,性价比是非常低的。

以前,美元基金和VC主要是以IPO投行化的管理、高大上的服务以及如何进入资本市场为主。而早期投资不同,早期创业者可能一无所有,只有梦想和坚持的能力,其他事情都需要投资人去帮助他们。

当下,上市变得越来越困难,即使能够上市,也需要等待几年,整个投资周期变得更长了,大家需要不断想各种办法,从而落地和做大产业。

实际上,早期基金设定的10年期限还是不够的。我们一个项目是2001年投资的,直到2022年才退出,这家公司的上市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回报。

所以在早期投资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努力去做,比如如何设计新的连续基金,如何设计新的架构、新的机制等,这些都非常重要。

4.科技创投正当时

之所以说科技创投来临了,一方面是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,另一方面是内生价值也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
十几年前,许多人创业可能更多的是觉得市场有机会赚钱,但今天,许多人创业是因为在科技和技术上有积累,希望将其转化为对市场有价值的东西,这样的创业比以前更加扎实,大家对创投和创业的理解也更加正确了。

科技创投和模式创投有很大的区别。

科技创投很少有比较大的规模,大部分项目都是在解决细分行业的问题,技术门槛很高,需要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积累。因为有技术积累,所以风险是可控的,只要有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,一般都能成功。

这个方向基本与产业链的结合以及重大技术的突破非常相关。投资者需要产业专家和技术专家的帮助来判断,不是纯粹的市场、商业和经济学家能够判断出来的。

过去,以美元基金为代表的模式创投是非常厉害的,他们能嗅到市场规律,然后在其中找到非常强大的运营团队,通过资金迅速放大和落地,形成市场领先优势,然后通过资本不断扩大规模,再强化其领先优势。尽管模式创投有百亿和千亿的回报,但实际上能够成功的凤毛麟角。

模式创投需要创业者能理解市场、理解商业,有很强的执行力,而科技创投需要创业者理解市场、有商业化能力,同时还要有科技和工程化方面的积累。

PART-02

早期科技投资的实践

1.硬科技早期投资先行者

启迪之星创投成立时的目标是:科技成果转化、创新人才培养和创业企业孵化。当下,科技、人才和创新是主旋律。但是在10年前,这些词语并没有成为共识,甚至别人都听不明白我们正在做的事情,我们能在科技窗口里坚持这么长时间,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。

做科技创投,等待的周期长,要做很多服务性的事情,所以需要情怀,也需要资金的实力,目前启迪在全国有200个孵化器,我们也一直在搭建早期创投的生态,这对于早期创投非常重要。

启迪之星创投的投资理念是:科技创新,以人为本。除此之外,投资的时机也很重要,不恰当的时候投,后续几十年也追不回亏损。

在投资时,我们会关注处于萌芽期且接近成熟的科技技术转化,其次还要挖掘一个行业沉淀下来之后、后续会稳定增长的 “金子”.

早期投资,我们一直强调不追逐风口,不看赛道,而是看科技,保持开放的心态,早期技术需要不断迭代,只要项目团队足够好,我们就会去分析未来的趋势,以及这个趋势是否符合我们认可的逻辑,只要抓住本质,都可以投。

我们的投资领域主要围绕这三个逻辑,第一个逻辑是技术突破带来的替代市场,中国的市场足够大,在许多技术方向上,我们已经可以实现技术替代,所以我们要抓住这类企业。

第二个逻辑是关注存量市场的技术升级,不一定是特别前沿或具有突破性的技术,但与行业结合后,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。

第三个逻辑在我们内部被称为“新商业、新技术”,这类创业者会看90后有什么新鲜的技术,年轻人对技术的创新度了解较多,在这个过程中,确实涌现出了类似于人工智能交互的新事物。

目前,我们的所投项目在10年间已经涌现出68家专精特新企业,这个更新速度非常快。只要长期专注并坚持投资科技,就会有成果和回报。

2.孵化+投资+赋能

总结来讲,做早期投资的核心关键要素有三个:第一,要深度布局创新的源头,创新的源头有一部分在高校,还有一部分在科研院所;第二是创新技术,主要是国家的重大科研成果,找出可以挖掘的地方;第三个是创新人才,包括创业平台,也包括我们的孵化器。

很多人创业第一步都会选择在孵化器,这样可以节省成本,因此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孵化器举办很多活动和大赛,其中有很多项目源。

创新人才可以从朋友圈里找,因为这些人才可能存在于行业专家的朋友圈、被投企业的朋友圈中,所以,我们要深度布局,即全方位、多层次、无界限地布局。这就是做早期投资的状态。

早期投资孵化至关重要,我们需要帮助企业分析问题,提供匹配的资源,并非每个企业的创始人都是成功的创业家,但每个来找我们谈话的企业都可能成为有价值的项目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与创始人寻找共鸣点,找到共鸣点就投资,找不到则等待未来的共鸣点。

同时,赋能也非常重要,企业需要面对市场、政府和资本等,需要各种要素和资源,如果企业自己去做,会比较难。我们团队有大约500人,每天都在围绕这些资源转,并将这些资源对接给创业企业,形成相互促进、相互杠杆、相互多赢的资源生态。

孵化不只是简单的孵化,包含很多内容,包括上课、训练、资源对接、战略咨询、市场推广等。我们把最有效的价值和最有效的资源融通起来,产生更大的价值。

3.持续聚集有限资源,支持科技创投

从投资方向来看,未来有三个明确的重点领域。

首先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,在许多产业上,我们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,例如量子、光子和脑科学等。而在一些领域,我们需要确保安全,如数据、生物基因工程,以及与军方和国防相关的数据等,这个市场是中国独有且非常重要的。

其次是国产替代领域,我们投资的医疗器械等行业已经发展出了许多优秀的企业,它们从国产替代逐步发展到全球领先。在自主产业链中,我们需要弥补缺失的部分,延伸不足的领域,虽然在技术层面上还需要时间,但如果方向确定,产业的优势会更加明显,未来的前景会非常广阔,这些方向虽然小而美,但也值得关注。

第三个领域是回归本质。任何投资都喜欢大市场,中国在大硬件方面具有领先全球的优势,比如无人机、新能源汽车和轮船等。此外,中国在新消费、新能源等方向也非常强大,并且在数字经济方面,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、数据应用和便利性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。

在全球化市场中,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技术更新可以促进市场发展,这些也是我们要投资的方向。在投资过程中,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,不要有边界感,每个人的资金都是有限的,我们需要在约束条件下尽量保持开放。

每个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空间都不同,因此投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,但我们始终要抓住本质,即企业是否具有商业价值,包括是否能够创造收入、控制成本、具有经济效益、可扩张性以及能力的可持续性。

同时,我们要不断抓住行业中诞生的新机会,不能仅仅局限于类似新能源的大赛道,而是要进一步细分。

4.投资赛道分析:半导体

芯片行业从前两年开始火爆,估值颇高,近两年由于融资资金链问题,以及早期估值过高透支了未来预期,不少企业相继倒闭。

从产能稀缺到产能过剩,整个行业经历了一个完整周期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仍然有新的技术值得投资。

2018年,我们开始研究整个芯片行业,当时发现存算一体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,今年北京市开始关注存算一体时,我们已经投资了三家存算一体企业,而且都是首轮投资。

如今,在AI、存算一体等相关领域,我们基本上投资了三家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,都是天使轮投的,账面价值都已经翻了50倍以上,这就是对行业的认知,能否嗅出风向至关重要。

为什么当时能够嗅出风向?

当时在盘点整个行业时,我们发现大厂已经开始在这个方向上布局,他们肯定需要设计企业,我们可以去科研院所寻找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团队进行投资。包括光电和功率器件、功率芯片,以及半导体中的新材料,我们基本上都投资过相关企业。

如何在首轮找到这些企业?

本质是看人。当时我们投资存算一体团队,在学术界、行业内,要么是国内领先,要么是在国际上有相关经验。围绕这样的核心团队,在我们认为可能会崛起的方向上大胆布局,这就是我们的投资逻辑。

通过我们投资的企业,基本上能看到行业的发展,尤其是看到在前沿技术迭代上有哪些需求,大部分的技术迭代一定是伴随着行业的需求产生的,现在算力芯片很火,因为行业需求已经出现了,但目前中国芯片供应跟不上,所以许多优秀的企业正在孕育之中,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找到这些企业,找到能够在架构层面持续迭代的技术。

5.投资赛道分析:新能源新材料

我们投资的新能源领域企业海博思创,就是清华校友创办的。他们希望通过技术实现产业化升级,在公司每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,都找到了正确的战略,在正确战略的引导下,他们成为了行业头部企业。

回到20年前,还没有储能业务,也没人能够预估到这个赛道会诞生价值百亿以上的公司。因此,新能源是否火爆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新能源本质所带来的价值。

在新能源领域,我们在光伏、氢能和新能源车船方面都有一些布局,这些方向上的企业都很贵,如何找到前沿企业、技术的差异化点或者关键要点非常重要,这样才能进行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投资,否则只能投资后期轮次。

新材料赛道也是现在非常重要的行业,各行各业都需要新材料,每个新材料企业拿出的应用场景都很有前景,但到底能否实现这个前景,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考核,要看它的关键成功点。

以蓝晶微生物为例,从开始创立到第六年才推出产品,等到整个行业的风口再融资,最终产生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。对于这家企业来说,资本要素可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。

以研峰科技为例,他们在创业时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第一年就有收入和利润,然后是实现规模化的问题,所以投资了第一轮后,公司规模扩大了10倍,我们又进行了投资。公司的利润达到5000万之前,没有投资人关注他,也没有投资人看好这个方向。直到有一年利润超过了5000万,许多投资人找上这家企业。

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_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_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

PART-03

家国情怀,学者智慧,商业思维,江湖行动

1.优秀创业者的品质

看人,尤其是看创始人,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事,这可能就是投资人的能力所在。

比如,在与人交谈时,我们可以观察他的眼神、表达方式,以及他话语背后的底层逻辑、创业动机、格局和胸怀等,这些都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感知。

正因为如此,投资人与创业者要产生共鸣,创业者和我们交流时,可能并不一定需要让我们完全理解他的技术,但如果创业者能向我们清晰地阐述未来的商业方向或市场方向,并且在我们提出各种问题时,逻辑依然通顺,通常这样的创业者比较容易打动投资人。

另一方面,创业者整合资源的能力、个人格局和影响力,意味着创业者能够穿越周期的能力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
创业者“四观”要全。四观是指乐观、悲观、客观、主观。

乐观,对未来充满信心,这个信念能支撑创业者穿越周期,敢于面临挑战,不断优化自己。

悲观,做企业毕竟是在经营一个实体,对现金流、团队等各方面的管理都要谨慎。

主观,创业者做事情要果断,执行力要强。

客观,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,我们要客观的去分析周围的环境,找准节奏,找好规律。

我个人很喜欢徐井宏提出的一句话:企业家应该有家国情怀、学者智慧、商业思维和江湖行动。

家国情怀和学者智慧,大多数清华人都具备,但在商业思维和江湖行动方面,可能相对弱些。在创业过程中,创业者需要做到高低自如、能屈能伸、不断思考,要有整体战略思维。

团队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,在当前的高质量发展中,限制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成果和人才。

2.科技创业如何做

创业需要整合各种要素、资源,不要认为完成融资就万事大吉了,资金的背后代表着责任,需要思考如何定位、如何发展、如何执行、如何落地,以及如何组织资源并找到价值。

创业者要有战略思维,很多人认为“战略”没有意义,但经过我在上市公司的工作经验以及观察了无数家企业之后,我认为战略创业思维非常重要。创业者需要在不同的阶段,根据自己的要素确定目标、组织资源去做相应的事情,并找到共鸣的节奏感。

创业的第一点,要学会舍得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专注和突破。很多人一开始觉得什么都可以做,然后不断尝试和迭代,最后什么都做不起来。因此,最重要的是能够看清一个方向,在遇到困难时有足够的信念专注于此,专注一定会产生结果,但方向也要选对。

第二点,在发展过程中要构建自己的壁垒。我常说,大家不必关注竞争对手在做什么,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拥有什么、核心竞争力是什么、壁垒是什么、看到了哪些机会,以及是否有能力抓住它们。

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,因为当你与他人对比时,可能已经被超越了。对方展现给你的东西往往滞后于其内部的发展。因此,要建立自己的优势,清楚自己的资源在哪里,优势和劣势是什么,在哪里发力,从而快速构建自己的壁垒,在市场上形成领先优势。

第三点,当企业发展到100人以上的规模时,大多数企业都会面临管理困难的问题,此时人力和技术等要素需要重新组合,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,如何配置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,需要获取哪些客户,以及如何快速扩大规模。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,一定要稳扎稳打,穿越周期的关键在于成本和效率,以及管理能力和资源组织能力,不再是依靠单点突破。

第四点,借助资本化。有些人不愿意上市,其实上市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,包括资金、品牌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,同时也会使企业更加规范。在资本化的过程中,核心是如何释放企业的资本和平台核心资源。

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,每一步都需要思考方向在哪里,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,创业者需要信念、认知、执行,投资人则为创业者提供辅助,锦上添花。投资人要相信、支持创业者,耐心决策,并为他们寻找资源。此外,在创业过程中,要向前看,敢于挑战自我,勇于探索创新,持续迭代,铸就成长的价值。

我非常喜欢一句话:“守得住初心,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繁华,才称得起人生。”这是早期投资人、早期创业者需要深刻领悟的道理。一旦踏上这条路,就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意义。

我已经从事这个行业十多年了,在这个过程中,我将经验、知识和实践带给更多的人,这是一个成就他人的过程,同时也是一个成就自己的过程。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断努力,让自己变得更强大,帮助更多的创业者一起做事。

希望今天的课程能给大家带来启蒙,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创业,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。但是,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,一定要来找我。

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_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_挖词99年的今年多大3

课程组织方为刘博颁发导师证书

刘 博

现任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导师;启迪之星创投总经理、主管合伙人;水木清华校友基金投资合伙人;清华幸福科技实验室副主任,清华经管-MIT联合培养全日制IMBA硕士,杜克大学交换学习。

刘博具有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、创新人才培养、早期科技创投的投资经验;拥有十余年从战略投资到早期投资的跨行业、全产业链从业经历及复合背景。

自2013年加入启迪之星创投以来,刘博设立、发起、募集、管理和运营的科创基金已超过15支,专门服务于早期科技成果转化、人才培养、企业孵化,直接股权投资企业250余家,其中,孵化+投资清华师生校友的企业比例高达到60%,已培育出50+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和50+细分龙头企业。

曾荣获:海淀“巾帼榜样”、海淀区海英人才、福布斯中国最佳女性创投人TOP15、投资界S50女性投资人、投中榜“中国最佳早期投资人TOP50”等多项荣誉。

投资案例包括胖虎科技、翼菲自动化、奥易克斯、海斯凯尔、驭光科技、知呱呱、火河科技、指掌易、保险极客、知存科技、史河科技等。

课 程 介 绍

清华大学《创业导引——与创业名家面对面》课程,由清华大学教务处、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、清华校友总会、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组委会等联合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、英诺创新学院共同开展,面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对技术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同学,目前已开设11期。

课程邀请创业创投名家,帮助同学们开拓眼界、提升认知,在同学们心中埋下创业的种子。

截至2023年,100+位知名创业导师,分享了创业经历与投资经验,课程覆盖融资谈判、股权分配、产品开发、运营推广、商业模式、法务财务等相关领域知识。

自2024年起,为进一步扩大课程的受益人群,更好地营造清华创新创业生态圈,《创业导引——与创业名家面对面》全面升级为 “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”体系课程,并支持校友报名参与。

-END –

活动推荐

▲校友企业报名!清华大学2023届毕业生-校友企业双选会邀请函▲11月17日(星期四)14:00,职业发展中心华为厅▲6.29-30,项目报名,“三创地方行”走进南通崇川

▲欢迎海内外校友踊跃报名

限时特惠: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,一年会员只需99元,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
站长微信:497764900